狗狗训练基础知识
2023-04-08 21:31:37未知 作者:肇庆在线
1.目标行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行为建模可以为狗创造一种新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你想建模的任何行为都会成功,而是最终的目标行为要根据狗的品种特点来确定。 比如训练吉娃娃咬人。 如果你是家庭宠物狗,咬人是不可行的,因为家庭宠物狗主要陪伴主人,不需要攻击性的咬人行为。 但如果用于狩猎,那么是可行的。 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采用常规的训练大型犬的训练方法,将无法操作。 因为吉娃娃是小狗,训练咬人的时候,人和目标太高,不适合狗,狗很难学会咬人,会浪费时间。 也可能给狗狗带来压力,甚至让狗狗害怕训练。这种情况是不可操作的。 如果德国牧羊犬用常规大型犬训练咬人的方法,是可以操作的。 2.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当狗训练一个稍微复杂的行为时,在引导狗进行目标行为的过程中,狗会无限接近目标行为。只有前一个行为符合标准和要求,下一个行为才能继续。 比如训练狗叫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声音,即“哼”和“叫”。我们应该分别确定这两个合理的评价标准。 在训练狗“吠叫”之前,可以“哼”狗10次。 或者“哼”六声,然后训练狗“叫”。 只要狗会“叫”,就不要在狗“哼哼”的时候给它奖励。 评价标准要根据狗狗的状态来选择。 3.提高及时性 在训狗中,每一步都要强化,所以每一步都要考虑强化的时效性。就是奖励及时有效。 也许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给狗狗奖励食物,对狗狗来说就没那么有诱惑力了。 第一次,狗狗可能会和你一起训练一会儿,第二次,它会不再关注食物,变得懒惰和迟钝。这使得强化失去了原来的强化效果。 同时,狗应该在预期动作后1.5秒内获得奖励。只有在准确的时间给狗奖励,才能达到强化效果。 错过最佳奖励时间,就达不到强化效果。 比如训练时坐下,奖励时狗站起来,错过了最佳奖励时间。达不到目标会强化行为的作用。 4.塑造步骤的合理性 制作狗狗塑形台阶时,要灵活,根据狗狗的特点来确定,并因环境而改变,这就需要在制作台阶前对狗狗有足够的观察和了解。 步与步之间的跨度不宜过大,会让狗狗感到困难,失去信心,从而停滞不前; 但不应该太小。太小会让塑形过程进展太慢,不仅要花时间,还会让狗狗觉得累。 步骤要因狗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 训练者可以通过狗狗平时的表现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来确定每一步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确定要塑造的目标行为应该分为几个阶段或步骤。 5.成型工艺的可调整性 任何新行为的训练都不可能像训狗师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 虽然行为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训练中还是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训练计划的步骤大小,狗狗不喜欢的不及时的强化时间或者强化,狗狗身体状况的变化使得目标行为无法遵循原计划等等。 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训练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一种中间进场行为在反复强化后不能达到稳定水平,则应适当减少或修改。 6.塑造结果的适应性 训狗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塑造原则来塑造行为, 为了建立主人期望的良好行为(例如,创造一只不怕人的狗),建立的建模行为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快速融入人类家庭。 通过塑形,狗狗不仅能在主人和训狗师面前感受到恐惧,在公园和广场也能感受到恐惧,陌生人也感受不到恐惧。 所以建模的结果也要注意狗狗环境的适应性。 在塑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改变环境,让狗狗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