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生槐
2023-02-04 14:13:19未知 作者:肇庆在线
药材名称:砂生槐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蓟瓦、狼牙刺(藏名)。 基源:为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的种子或果实。 原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Wall.)Benth.ex Baker 历史:本品为藏药。《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均列为少用中药。 形态:矮灌木。小枝密被灰短柔毛,顶端成刺状。托叶宿存,硬化成刺状;单数羽状复叶,长3~5cm,叶柄、叶轴密被长柔毛;小叶11~19,长圆形至倒卵形,长0.4~1cm,宽0.2~0.4cm,两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开展的长柔毛,先端具小尖头。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花萼钟形,长0.5~0.6cm,被长柔毛,萼齿近三角形;花冠蓝紫色;旗瓣长1.5~1.9cm,瓣片长圆形,先端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稍短于旗瓣,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荚果念珠状,种子1~7。花期5~7月。(图见《西藏植物志》.第2册.718页.图218∶1-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800~4400m山坡灌丛。分布于西藏。 生药 采集:8~10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打下种子。 化学性质 果实和根含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2]。 附 根含山豆根黄烷酮甲(Euchrestaflavanone A)、菜豆里定(Phaseollidin)、甘草异黄酮甲(LiCoi-soflavone A)、槐黄烷酮H(Sophoraflavanone H)(1)、槐黄烷酮I(Sophoraflavanone I)(2)、槐黄烷酮J(Sophoraflavanone J)(3)[1]。 参考文献[1] Chem Pharm Bull 1991;39(6):1568。[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3。 药性 性味:苦,寒。 《西藏常用中草药》:“寒,苦。” 功效:消炎解毒。 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湿热黄疸,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