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平均工资出炉!你“被平均”了吗?
2022-12-23 15:59:13未知 作者:肇庆在线
确实“被平均”了,确实“拖后腿”了,但仔细解读后会发现自己的收入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难堪”。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2020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折合月均8115元,较去年名义增长***;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折合月均4810元,较去年名义增长***。 不少网友痛呼:我的工资明明只有三四千元,难道这次又“被平均”了?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真是失败,年年工资达不到平均水平,年年给国家拖后腿。但仔细分析其中的“奥秘”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失败、收入并没有那么“难堪”: 第一,平均工资的计算逻辑导致无论是“8115元”还是“4810元”都有“水分”; 统计局发布的平均工资并非到手工资,是税前工资,同时包括“五险一金”个人缴纳的部分。这么说吧,养老保险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失业保险个人承担***、公积金个人承担5%-12%(取均值8%),以上个人合计承担***。如果扣除“五险一金”后,非私营单位的8115元实际发到手6613元,再扣除个税后实际到手工资约6500元左右。同样的道理,私营单位4810元的平均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实发工资3920元。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工资指的是“到手工资”,所以对比6500元和3920元,实际上差别不大。 第二,对比平均工资时,同地区对比更合理; 本次平均工资的统计分了四大区域,分别是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的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xj;东北部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我们在对比平均数的时候同地区对比是最合理的,而不是盯着平均全国平均水平去对比。 举个例子讲,虽然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8115元(到手工资6500元左右),但东北地区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只有***元,折合6469元/月,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后到手大概只有5200元,假设你处在东北三省,那么到手工资应该与5200做对比,而不是与6500做对比,不同地区做工资对比没有意义。同样的道理,东北地区私营单位平均工资3660元,扣除“五险一金”剩2983元左右,所以东部地区私营单位职工能发到手3000元就已经达到平均水平了。 第二,对比工资时,分行业、分岗位对比工资更合理; 从行业角度来讲,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是最低的,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是最高的。假设你处在平均工资低的行业,那就不要与平均工资本身就高的行业对比,同行业对比是最为合理的。比如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只有3246元,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高达8440元。行业工资本身就存在差距,跨行业对比肯定是不合理的。同样的道理,基层员工就不要和高层管理者的工资做对比,越对比越失衡。 综上来说,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是税前工资、是包括“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的工资,肯定高于到手工资,不能与实际到手工资做对比;同时,地区不同则平均工资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高于东北部,同时物价水平也高,扣除物价因素后,到手工资低不代表幸福指数差。综上来说,理性看待“平均工资”,分地区、分行业、分岗位对比工资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