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2022-12-05 13:07:06未知 作者:肇庆在线

养生之道网导读: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最近这些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有关知识。

一、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为了使二十一世纪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我国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在人的全面、综合的素质中,心理素质乃是至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自孩子的幼年即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认知状态和认知品质。感受新知识、新现象,并不断将之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未来人的一种新理念、新生活方式。它可使人们与人类文明保持同步,这也是未来人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不失时机地让其掌握探究新知识的方法,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感受。

2、培养孩子合作的社会性心理品质。孩子面对的人际环境中有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同伴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家长要在孩子处理这些关系过程中加强与父母、老师、同伴的合作,使孩子形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巧,并以此获得人际关系支持和相应的人际地位。

3、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品质。家长要让孩子善于表达、宣泄、体察、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以适应各种活动情绪的需要。在学习、游戏、生活等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绪品质。

4、指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反之则会出现偏激行为,对年幼孩子来说,家长既要让他们有“重要的自我”意识,也要有“重要的他人”观念,力图使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关注周围的生活中的“他人”。

5、锻炼孩子的意志,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让他们勇敢、顽强地面对各种困境。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交给他一件力所能及的任务,并要求他持之以恒地去完成。

6、让孩子学会建构多元的性格特质。外向性和内向性性格都有其消极的方面,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性格表现方式。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多元的性格特质,帮助其克服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以使其在不同情境下能作出适当的反应。

二、教育孩子的误区

误区1: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

一谈到挫折教育,就想到要让孩子吃苦,例如挨饿受冻、干脏活累活等。

事实上,挫折教育并不等同于吃苦。它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误区2:挫折教育不需要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例如,孩子摔倒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而不要出手帮忙。但这个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挫折,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如果家长不去扶他,也不做任何表示,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例如,看到孩子摔倒,家长可以根据摔的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如果孩子自己不把摔跤当回事儿,也就不用去强调这件事;如果孩子明显摔痛了,家长不妨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不要大惊小怪。这种帮助会带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使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误区3:孩子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例如,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比赛输了……这些都是挫折教育的机会,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挫败感。

此外,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挫折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人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因此,家长无需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点击展开全文
你关注的
杨洋男版刘亦菲是什么梗,他和郑爽是什么关系?杨洋男版刘亦菲是什么梗,他和郑爽是什么关系? 怎样消除小腹?怎样消除小腹? 谢祖武的感情史回顾,他和岳翎为什么分手?谢祖武的感情史回顾,他和岳翎为什么分手?
相关文章
嘉靖年间是什么朝代 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几代皇帝嘉靖年间是什么朝代 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几代皇帝 刘恺威父亲刘丹个人资料刘恺威父亲刘丹个人资料 张国立的儿子张默个人资料张国立的儿子张默个人资料 "超级星光大道"历届冠军"超级星光大道"历届冠军 低俗喜剧的主角及剧照低俗喜剧的主角及剧照 静态电影是什么 该怎么看静态电影是什么 该怎么看